欢迎访问CCF 2025上海春季百货展官网! 2025年3月7-9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:312天 English

首页 / 媒体 /

行业动态

百货零售业发展正面临五大挑战

一、消费需求不足

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,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,首要的挑战就是有效需求不足。

全国消费者信心调查数据显示,2024年1月,信心指数为88.9。这一数据自2020年4月以来,持续在100以下,处于偏低水平。

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,86.3%的样本企业表示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首要的是消费力不足、消费降级和增长乏力。

微信截图_20240329132855.png

消费需求不足不仅仅是百货零售业的挑战,而是整个消费层面的问题。为应对这一问题,政府提出一揽子促销费的政策措施。2024年3月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提到今年CPI的预期目标是3%左右,同时指出,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,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。


二、电商持续影响

电商对百货零售业的影响持续存在,虽然过了最严重的时期,但仍然持续对线下百货零售业构成影响。调查显示,有60%的样本企业认为互联网及电商持续冲击是其发展面临的第二大问题(见上图)。

细分上看,电商有几大势力,一是传统的天猫、京东等平台,正在加大百货类商品的比例。2022年5月,京东组建“新百货”业务部门,商家数量和销售规模不断增长。二是抖音、快手等为主的直播平台。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,重点监测电商平台累计直播销售额1.27万亿元。直播电商已经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,化妆品、服装等品类是直播的重点。三是美团、达达等开展即时零售,提出“即时零售 万物到家”,不仅仅是生鲜品类,美妆、户外用品等也成为重点。据不完全统计,2022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超5900亿,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.4%。另外,品牌商加大力度自建线上渠道,形成分流。电商正以立体化、不断翻新的方式影响线下零售企业

好消息是电商的影响正在减弱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,两年来年线上占比逐渐趋于稳定。同时,线上增幅也从过去的高增长逐渐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趋近,意味着线上对线下的影响逐渐减小。

另一方面,百货零售业近年来持续加大数字化建设,开展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、会员数字化、全域运营等相关工作,以门店的物理位置为基础,大大提升了全域运营和服务客户的能力。并积极与电商平台展开业务合作,相互融合,也在不断弱化和对冲电商平台对线下企业的影响。


三、面临成本压力

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和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,58.8%的样本企业认为经营成本高,利润低是企业面临的三大主要挑战之一。以人工成本中的社保费用为例,2022北京社保缴费基数下限为5869元,2023年6326元,增长8%;上海市社保缴费基数2023年下限调整7310元/月,相较2022年增幅为12.12%。五险一金企业缴存部分占比约为45%,相对于个人收入5500左右,企业要付出一万元左右的人工成本,零售企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,且缴费基数不高,影响更为明显。

在成本压力下,2023年有61.5%的样本企业反馈自有员工人数减少,只有10.3%的样本企业增加了人员雇佣,28.2%的样本企业维持不变。

成本压力也影响了企业数字化的投入,总体上看,样本企业在数字化建设上的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主要集中在0.5%以下,这部分企业占比为54.3%,投入占比在0.5%-1%之间的企业占比为25.9%,二者合计超过80%。


四、引流难增量少

存量竞争市场,流量越来越重要。现实是客流下降是近几年零售行业的共同挑战,调查显示,超过一半的企业(53.8%)认为当前的挑战是客流下降,引流困难。

零售做的是流量的生意。传统商业时代,好的选址自然有好的流量,“金角银边”对应的就是优质的流量资源。即使是线上开店,全渠道拓展,目标仍然是获取更大数量、更优质量的流量。但是在当前同质化严重,人均商业面积趋于饱和的情况下,流量的获取越来越困难,流量是大家争夺的焦点。

当然,流量也越来越细化,分群分类、精细化的用户运营成为必然。无论哪个业态,都需要精准的用户定位,并配套以相对应的商品和服务组合,满足目标客群的消费体验。无论是面向高奢人群、家庭消费,亦或年轻活力群体,都是以圈层认同为中心,精细化运营,才能真正留住流量。

百货零售企业在积极应对调整,不断尝试,期望找到有效的引流和运营流量的方式。武商集团与抖音本地生活合作,通过线上发券引流到线下消费的方式,为门店导流、拉动销售。王府井、中兴商业、正弘城等也通过这种方式,取得一定的引流效果。

近年来,电商的本地生活服务也在强化属地服务和消费转化的能力,百货零售企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合作方式,实现更有效的流量运营。


五、自营任重道远

自营探索是百货零售企业转型的重要尝试,业内也有少数靠自营赢得竞争优势的企业,但总体而言,自营业务在百货零售企业的整体销售中,占比仍然较小,大部分仍然是尝试和探索状态。

调查显示,2023年,有68.8%的受访企业开展了自营商品业务,与2022年的76.9%相比下降了约8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自营业务的销售占总销售的比例依然较低,大部分企业自营业务的销售占比在10%以内。因样本大部分是以百货业态为主的综合业态零售,有包括超市等业态数据,因此,单纯的百货业态,自营的占比会更低一些。

百货零售企业开展和扩大自营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,调查显示,81.8%的样本企业认为最主要的障碍在于资金占压较大,其次是没有专业的买手团队(38.2%),第三是不了解消费者需求,不敢轻易扩大范围(30.9%)。公司组织结构不支持、品牌商不配合也是重要原因。

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自营占比低使百货的经营较轻,资金占压很少,这让行业顺利度过疫情最困难的时期。


以上摘自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与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联合撰写的《2023-2024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》。在3月26-28日上海召开的“第21届百货零售业年会暨商业创新峰会”上,将发布报告的主要发现。这些挑战,对零售行业也是共性的。对于如何应对挑战,行业正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,包括对门店的重新精准定位、开展数字化转型和全渠道建设、与品牌商的深度联营、面向Z世代的年轻力打造等,有的已取得明显效果。

在3月26-28日的大会上,将有多家企业的负责人分享转型和发展经验,包括首旅集团、大商集团、盈展集团、印力集团、宝龙商业、国芳集团、苏河湾万象天地、天虹股份、重庆百货、南京新百、友阿集团、王府井奥莱、赛特商业、百联ZX创趣场、八号仓、上品商业、威特集团、喜隆多、常州泰富、华北商厦、大宁奥莱、中铁建城市运营公司等。敬请关注!